注册| 登录
CN
EN

首页 > 关于我们 > 媒体引用 > 正文

关于我们 / PRODUCTS

微信

背信弃义!特朗普为何突然变卦?

2018-06-01 03:23:54

作者:邵宇 陈达飞 肖敬亮


 美国白宫周二发布声明,将对500亿美元从中国进口的包括高科技以及与“中国制造2025”相关的产品征收25%关税,最终征税名单将在6月15日宣布,并在随后开始征收关税。此外,投资限制、对中国个人与先进工业技术出口控制等规定将在6月30日公布。

中美第二轮谈判刚刚结束,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明眼人都能看出,表面上,中国答应购买更多美国货,但这里面中国可操作空间是很大的。所以,实际上美国是吃亏的。从事后特朗普的态度,以及班农和库德洛对财政部长姆努钦的指责就可以看出。在今日发布征收关税的申明之前,美国还列出了与朝鲜有业务往来的中国的银行高管名单,威胁说要没收或者冻结其资产,还考虑实行禁飞。除此之外,还对中国“千人计划”专家设置更多限制。直到今天白宫正式宣布对中国高达500亿美元高科技商品征收关税,中美和解的可能几乎是一场梦了。所以,该醒醒了!


笔者近期在集中阅读冷战时期的历史,发现可以沿着杜鲁门—里根—特朗普这条线来理解当前中美关系。杜鲁门1947年的国情咨文演讲拉开了冷战的序幕。里根视杜鲁门为偶像,他们都将冷战期间美国与苏联的对峙看成是意识形态的斗争。里根任期内的1983年,美苏关系达到冰点,3月里根发表了“邪恶帝国”演说,并宣布要实施战略防御计划,即众所周知的“星球大战”。这个计划遭到了欧洲国家的反对,美欧关系也出现了缝隙。于此同时,欧洲与苏联的关系反而因为天然气贸易而出现了缓和。为此,美国对欧洲国家也是开出了一系列的“罚单”,其中就包括资产冻结,逼迫欧洲与苏联的合作终止。再来到当下,特朗普的措施与里根毫无二致。笔者妄测,或许十年后或者二十年后来看,2018.05.29——美国正式宣布对中国开征关税,也是一件里程碑事件。


国际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约瑟夫·奈在《美国世纪结束了吗》这本书中认为,美国世纪还能持续二三十年,但美国罗格斯大学政治学教授西蒙·赖克和伦敦国王学院政治学教授勒博认为美国“霸权”终结了。笔者认为,美国——“自由主义的利维坦”,这个矛盾体,似乎在做困兽之斗?全球化不可逆的环境下树立单边主义,实际上是在与所有国家为敌。切走且看吧!


这篇文章是我们在《财经》杂志最新一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原题为《中美贸易谈判下一步:对等关税将重塑利益格局》。文章对中美关税谈判设定了三个回合进行模拟。不幸被笔者言中,美国打出了第一张牌。


正文:


从特朗普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第一轮谈判清单可知,美国在贸易上的诉求是要建立“自由、公平和互惠(Reciprocal,或译成“对等”)”的经贸关系。同时,在贸易过程中,要保护知识产权,“推进和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创新基础”。中方则希望在WTO规则框架下解决中美贸易问题,而非美国的法律。这一点,应是中美谈判的基础。


“对等“方案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没有贸易壁垒的“保护”,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优势”是否会丧失,还是会在全球竞争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美国能否实现减少贸易逆差的目的?假如中美谈判失败,针对美国即将实施制裁措施,中国除了关税措施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方案,比如减少对美投资等?


为此,我们与英飞咨询(ISM)肖敬亮团队,利用全球生产供应链模型(GSCM),模拟各种可能的政策对中美经济的影响。GSCM是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框架和微观理论,以全球视角分析政治、环境以及经济冲击的政策模拟工具。模型通过进出口贸易以及投入产出表数据连接了各国经济部门,包括各行业的生产商,消费者以及政府。本文共设置了3个场景:第一,假设美国对中国所有商品加征10%的关税;第二,中国回应,效仿美国,对所有进口自美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第三,贸易战的目的是“以战促和”,即美国所说的对等贸易。所以,第三种情形,我们把中美关税税率均设置在5%的水平。这是一种简化的处理方法。从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来看,2016年,中国关税的平均税率为10%,美国为3.4%。所以,5%为假设的平衡点。(最后磋商的结果更有可能是差别税率,而且还可能对各别行业和产品种类设置缓冲期。如中国对农产品征收的关税比较高,不大可能一步到位。)



场景一:美国单方面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


左图是美国的情况。整体而言,美国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关税后,行业产出整体是增加的。其中受益比较明显的部门分别为纺织品、服装、皮制品等。因为这些均是美国从中国重点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后,中国出口优势下降,美国实现了进口替代。但是,美国的运输设备和汽车行业产值却下降了,结合我们在《财经》上发表的另一篇文章——《美国提高关税可能砸自己的脚:逆差难扭转,增速会受损》的模拟结果可以得到,对中国的钢铁和铝等金属征收关税,会提高制造业成本,从而造成产出下降和失业。


右图显示了中国的情况。整体而言,行业产出是减少的。与美国相对应,中国在纺织品、服装和皮制品行业受到的负面冲击最为明显,其次就是电力设备等行业,这也是美国技术制裁的关键领域。另一方面,水果蔬菜、粮油、木材这些需要从美国进口的行业受益。从图2可以看出,这是因为中国进口自美国(即美对中出口)的商品份额减少了。



图2为中美双边贸易情况。下图显示的是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情况,它与中国对美国的进口是等价的。整体而言,中美双边贸易开始收缩,进口额和出口额均出现了下降。但美国从中国进口下降的幅度更加明显,最显著的行业为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化学橡胶制品、其他金属制品以及服装、纺织品等。这与图1的结果是相匹配的。以电力设备和机械制造为例,这是中国向美国出口的重要行业(从美国的500亿美元清单也可以看出)。美国征收10%关税,外需萎缩,对于中国这些产能过剩的制造业来说,又是一重打击。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能够扭转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格局吗?图3为模拟结果。整体而言,美国进出口变动趋势是基本一致的,进出口总额都出现了下降,而且振幅非常相近(进出口累积下降的幅度均在800亿美元左右)。所以,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并不能改变美国的国际收支赤字的现状。这不是美国的问题,也不是中国的问题,是基于比较优势的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国际经济以及金融秩序的“自然结果”。美国的比较优势在服务业,但其在贸易中的占比仍然较小,不足以扭转整体格局。对中国征收关税,会缩小中美双边逆差,但这种逆差只是出现了转移(向印度、越南等国转移),并不会消失。



图4进一步考察中美两国内需和总产出的变动情况,对比也非常明显。美国单方面对中国征收关税,虽然不能改变美国的贸易收支情况,但却能提振美国的内需和总产出。征收关税之后,隔离了来自“中国制造”的竞争,美国制造业景气程度有显著增加,电力设备和机械设备的内部需求大大提升。但对中国而言,则是显著的负面影响,各行业的内需和总产出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降,幅度与美国相当。从结构上来看,关税对制造业的影响仍然是最显著的。原因在于,它们是中国对美出口的主要产品。没有了来自外部的需求,又叠加内部的产能过剩,中国制造业面临双重压力。



 
  场景二:效仿美国,中国“反制裁”


从前文分析可知,美对中国单方面的制裁会给中国经济从行业到宏观等各个层面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从官方表态来看,中方会执行“以牙还牙”策略。为此,本节模拟在美国加征关税的基础上,中国效仿美国,对所有进口自美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考察其对中美两国经济的影响。(可以理解为中国在美国执行加征关税决定后,立即执行“以牙还牙”策略)


有意思的是,从行业产出与就业角度来看,图5几乎是图1的“映射”。二者仅在幅度上有所差异,中美两国行业产出仍呈现“反向对称”关系。以粮油为例,它是中国从美进口的主要品种之一。中国加征关税后,美国粮油产量大幅下降,幅度是图1的5倍。再从纺织品和服装行业来看,美国行业产出进一步增加,中国进一步下降。再来看比较显著的运输设备行业,美国受损,中国收益,这也与中美两国的贸易结构相关,因为运输设备是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品种,如汽车、飞机和航天器等。可见,贸易战一旦发生,美国非比较优势行业会“逆生长”。





图6为中美双边贸易情况。美从中国的进口与图2的情况相似,保持同等幅度的下降。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加征关税后,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也就是中国从美国的进口,也出现了下降。而且,相比图1而言,幅度更大。图1为-3%左右,图6为-25%左右。可见,中国的“反制”措施是可信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贸易战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从图7和图8也可以得到答案。



图7为中美两国贸易总体情况(与图3相对应)。整体来看,贸易收缩的状况没有改变,但中美两国进出口总量下降的幅度拉大了(注意坐标轴的刻度)。这再一次证明,国际贸易是合则两利,分则两输。基于比较优势的全球化分工仍然是符合经济效益原则的。美国若真想通过关税手段遏制中国经济,如果中国奉行以牙还牙策略,在贸易方面,美国受损的程度甚至超过中国,这可以通过对比中美两国贸易的总体情况。但图8显示,从宏观经济整体而言,中国的损失会更严重。





图8为中美两国的总产出与各行业的内需情况(与图4对应)。对比而言,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美国从第一回合中的全面收益,变为局部受损。产出由增加变为减少的行业主要分布在粮油、汽车、运输设备以及服务行业。从总产出和内需的对比来看,总产出的下降,主要是源于外部需求的下降,而非内需下降。而且,在这些受损是行业,其程度要大于中国。


第二,中国的情况与图4类似,即使反向加征10%关税,并没有扭转中国内需和总产出全面受损的情况。代价虽有增加,但比较小,最大下降幅度从-1.7%扩大到了-2.2%。同时,运输设备行业反而扭转了受损的情况。





   

场景三:对等贸易


2001年,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根据“对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优惠待遇原则”,中国享受了一定期限的过渡期优惠待遇,包括更高的关税、更低的开放程度等等。但美国曾多次提到,中国已不再是发展中国家,所以不能再享受“过渡期优惠政策”,中国应与发达国家基于对称和公平的规则进行贸易,这也是美国在谈判中的诉求。为此,我们在模型中,对中美贸易中的同类商品,设定同等的关税,并考察其对两国主要经济指标的影响(服务、建筑、娱乐等行业保持0关税)。


图9为两国的行业产出和就业情况。整体而言,仍呈现一种“反向对称”特征,即美国受益的行业对应中国受损的行业,但中国“受益面积”更大。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是,受益还是受损,基本遵循各国的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原则。比如,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和皮制品行业明显收益,但汽车行业就面临竞争后,负面冲击就比较明显。




图10为中美双边贸易情况,有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从增幅比例来看,在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产品中,大米和糖显著增加。这是因为这两种产品,中国的进口关税均较高,一次性降至5%,美国明显受益。但从数值来看,并不明显,因为大米和糖占总出口的比重比较小。


第二,出口方面,从绝对量来看,美国的汽车出口,也即中国从美国的汽车进口量大幅增加。从中国官方在博鳌论坛的表态来看,汽车关税降至5%,这也符合现实情况。从模拟结果来看,国内汽车行业或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第三,进口方面,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服装和皮制品会增加,从中国进口的电力设备、机械设备会减少,其减少的幅度大于美对中国出口减少的幅度。所以,电力设备和机械设备行业,美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缩小。但是,从图11来看,中美双边贸易的调整,仍然不足以扭转美国的国际收支“结构性逆差”的状况。




图11为中美两国的贸易总体情况。对比图7的“双输”结局来看,可以说,图11更符合中美两国的比较优势状况。


第一,先看农产品,从关税税率的变化方向来看,美国增加,中国减少。结果是,美国农产品出口整体增加,而中国则是进口增加,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其他农产品”这一项。绝对值上,美国出口增加38亿美元,中国进口增加17亿美元;


第二,汽车行业,美国出口和中国进口都大幅增加;


第三,运输设备、电子设备和机械制造方面,中美两国的进出口均呈收缩状态。可以说,在这些方面,美国迫使中国降低关税,达到了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从国际收支方面来说,美国并未从“对等贸易”获得好处。但从总产出来看,结论又不一样了。




图12为中美两国的总产出和各行业国内需求情况。整体而言,美国获益,中国受损,而且美国受益行业仍然与中国的受损行业相对应,这一点从比例数据看得更清楚。如美国的纺织、服装和皮制品产出下降,中国则增加。但是,美国汽车行业总需求和电力设备、机械制造的国内需求都有明显改善,服务业内需和总需求也显著改善,中国的情况则正好相反。由此可见,美国要求的中美对等贸易,将会导致中美利益的重新分配。不过,对中国而言,对比图8的全行业收缩的结果来看,对等贸易仍是一种改进。




总结


本文利用全球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从经济维度对中美关税谈判做了一个相对系统的分析。从上述三个场景的模拟来看,有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美国单方面发动贸易战,中美两国的产业结构出现调整。就美国而言,依赖中国进口的行业收益,行业产值增加,中国对应的行业会受损。同时,美国对中国的双边贸易逆差收窄。但是,这并没有改变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状况。从总产出和国内需求角度来看,美国受益,中国受损。


第二,中国“以牙还牙”,效仿美国加征10%关税,美国从全面受益变为局部受损,整体而言,也从正面转为负面。从行业产出和贸易方面来看,与第一种情况类似,仅在程度上有所差。


第三,在同等关税的“公平”贸易情况。整体而言,中美利益出现再分配,中国受损,美国受益。中美两国的行业结构基本按各自比较优势进行调整。粗略来看,中国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有所扩张,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会受到一定冲击。相比“贸易战”的情形,两国都出现了边际改善,但美国获益更明显。当然,这与最终关税税率的设定有关,如果将其设定在6%,或8%,中美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还会有所调整。这也恰恰说明,关税税率,是中美谈判中的关键变量,它决定了蛋糕的切法。


目前,中美就“中兴事件”已达成和解,这是否意味着中美谈判出现了转机?不管怎样,它至少可以说明中美利益纠缠并非死结。但中美博弈的均衡,目前还是未知数。从最新消息看,美方或对中国的“千人计划”专家设限,同时还可能冻结或没收与朝鲜有资金往来的中国的银行高管的资产。所以,中美摩擦,是全面的,也是中长期的,贸易摩擦只是开端。大国关系,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才可能描绘出森林全貌。本文从经济层面,量化分析了中美两国在关税领域可能出现的3个回合的博弈。从模拟的结果来看,握手言和应该只是个时间问题。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争取更多利益,一定程度的负面冲击恐难避免。



本文来源于格上财富


如您有需要做定制化的政策分析,欢迎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分享到

朋友圈

分享到

QQ空间

通过邮件

分享给朋友

QQ客服1 QQ客服2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