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CN
EN

其他

首页 > 产品系列 > 研究报告 > 其他 > 正文

产品系列 / PRODUCTS

微信

城市竞合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协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观察系列(四)

英飞咨询 文韵 欧阳梦春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城市定位以及城市间相互发展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政策讨论焦点所在。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中,“城市竞合,湾区共生”则准确概括了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方向及目标。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代表了湾区朝着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结构性转变的新发展思路。在这一大背景下,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共识。创新型经济加速发展壮大,成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而这一创新动力也将会进一步拉开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目前对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估成为区域创新研究的热点,在我们撰写的《打造“下一个硅谷”: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型经济发展前景与挑战(大湾区区域经济观察系列三)》文章中已着重分析了大湾区城市创新投入力度与资源优势。但大湾区城市群发展更高阶目标是对接世界三大湾区,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打造成全球创新高地。本文依据经济学中关于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对大湾区城市创新联系以及知识溢出效应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大湾区区域内部创新网络的演变,为区域创新战略制定提供量化参考。


以201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默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创新的经济效应给予了充分论证。新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应被视作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知识溢出所产生的外部经济效应是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全球创新中心硅谷的发展为区域创新型经济提供了范本。根据硅谷当地智库“硅谷联合创投”发布的《硅谷指数2018》,硅谷各项创新创业指标已成为加州乃至美国经济发展引擎。其中硅谷(包括旧金山)地区占据加州15.3%的GDP、71.5%的风险投资、74.6%的天使投资以及54.5%的专利数。数据表明硅谷作为区域乃至全球创新中心集聚效应明显。在区域内部,城市经济增长不仅与城市自身特征相关,还受到空间外部性的影响。因此,区域集群所产生的规模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因为具有经济、技术、科研教育等优势,通过专业人才流动、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产出关联以及投资行为等途径产生跨区域知识外溢效应,从而促进邻近城市的经济增长。然而,区域中心-边缘城市发展模型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极化效应”,即中心地区将会吸引更多资本、劳动力,使边缘城市地区出现生产要素流失,导致城市竞争力进一步削弱。那么大湾区内部是否形成较强的创新联结?湾区中心城市包括深圳、广州、香港对外围城市的影响有多大?城市间存在着怎样的竞合关系?针对大湾区城市创新集群的空间联结与知识溢出效应分析,本文将构建大湾区区域创新引力模型以及知识溢出效应与创新产出回归模型,分析大湾区创新空间联结的变化以及中心城市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笔者通过运用经济引力模型量化区域创新联系强度,首先是以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指标衡量城市综合创新能力,并以城市空间距离作为创新溢出效应主要变量,通过城市之间创新联系强度计算,可量化区域创新总体空间格局。根据数据可得性,笔者选取了2005年以及2015年数据动态比较大湾区创新联系空间格局的演变。

图1:大湾区创新联结空间格局变化




来源:英飞咨询模拟绘制


表1:城市创新联系占区域创新联系总量比重





大湾区城市与其他城市创新联系值加总可衡量区域内部城市创新联系强度。根据这一值与湾区创新联结总数的比重数据可看出(表1),香港在2005年占据近一半的对外联结比重,香港作为粤港澳地区创新中心发挥重要的对外辐射作用,创新资源高度集中。但在2015年,内地城市在区域创新网络中地位逐渐提升,广州、深圳、佛山超越香港位列大湾区创新联结总量前三,香港的比重下跌较多,广州上涨幅度则较大。广州作为大湾区科教科研中心,具有前沿技术研究以及人才储备等优势。据统计,广州聚集了广东省近70%的普通高校、科技人才,97%的国家重点学科和全部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84所高校,在校大学生105.73万人,科研机构152家,在穗工作的诺贝尔奖获得者6人、两院院士79人。随着近年来广州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步伐,广州在大湾区创新集群中日益发挥着“创新大脑”的作用。但是,正如我们此前所分析,广州市在高新技术力量转化以及创新成果产业化方面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仍低于深圳、东莞,创新产出的重要指标之一新产品产值也相对落后。广州要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创新极”,必须要充分利用区域创新网络资源,做到对内和对外两种资源有效结合。


根据模型结果所做的可视化创新联系图可看出(图1),从2005年到2015年大湾区城市创新网络联结越来越紧密,网络联结强度增长十倍有余。2005年创新联结强度最大的是深圳-香港区域,其次则是广州-佛山的区域联结。2015年数据表明,除了湾区内部创新联结整体网络强度变大以外,城市之间的创新联系更密集了。除了深圳-香港、广州-佛山两大城市联结外,广州-东莞-深圳-香港的联结明显变强。而这一变化也进一步验证粤港澳大湾区制定《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政策的现实意义。根据政策“一廊十核”规划(图2),广深科技走廊将沿着粤港澳大湾区东侧联结广州主城区、东莞松山湖、深圳主城区,并依靠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珠三环高速东段、穗莞深城际、广九铁路等复合型交通要道形成一个创新要素聚集、空间联结、产业联动的创新经济带。此外,创新产业带将聚集包括广州大学城-国际创新城、广州中新知识城、东莞松山湖、深圳高新区等创新能力和潜力最强的十个区域。区域内部除分布有技术和行业地位领先的龙头企业外,也将聚集大批具有创新潜力的“独角兽”企业。大湾区“一廊十核”规划不仅强调区域创新的聚集能力,还合理分布各创新节点,避免中心城市资源过分聚集,并能有效形成区域创新产业协调发展。




图2: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创新集群分布图




根据对大湾区各城市2005年及2015年创新对外辐射及对内吸收能力的量化结果对比(表2),湾区内地城市在创新溢出及吸收能力方面均有大幅提升。2005年数据表明香港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创新影响较大,但2015年内地城市广州、深圳、佛山在大湾区创新网络的对外影响程度上迅速提升,甚至超越了香港。其中广州、深圳充分发挥了区域内部双核中心的创新引领作用。


在创新能力吸收方面,佛山则进步明显,2015年数据排在所有湾区城市榜首,说明佛山对区域内部创新溢出效应具有较强的吸收及转化功能。通过我们的模型数据发现,广佛区已经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创新核心区域,而佛山的对外创新联结在大湾区创新网络占比已从2005年的9%提升至2015年的15%。另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佛山的创新投入、产出在湾区内部均占据显著位置。2017年佛山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1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9.4%。另外,专利申请、授权能够精确反映城市创新实力。2017年佛山专利申请总量达73948件,发明专利申请总量排名全省第三,专利授权总量达36767件。佛山凭借着制造业的优势地位,在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方面稳步发展。截止2017年底,佛山建有科技企业孵化器 77 家、同比增长 48%,众创空间 59 家、同比增长 79%。另根据刚出炉的《2018年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佛山共有109家企业上榜,超越广州排名全省第二,与深圳形成湾区制造业第一梯队。为了进一步整合全市创新资源,2018年佛山市政府提出打造城市“一环创新圈”战略规划。该创新区域沿线聚集了城市重要的创新平台和要素,经济总量占到全市80%以上。今后佛山创新发展方向将会形成以“世界科技+佛山制造+全球市场”为主的创新发展之路。凭借着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在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快速流动的优势条件,佛山将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体系,在创新集群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在数字经济成为创新驱动主要动力的大背景下,佛山也积极抓住数字经济与本市制造业优势融合的机遇,提出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新都市”目标。而佛山推动数字经济创新的政策将会更好服务于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创新集群的战略目标,并重塑区域内部创新网络联结关系。




表2:大湾区城市对外、对内联结影响度(%)





在分析了大湾区区域创新联结基础上,笔者还进一步量化了在创新溢出效应影响下区域创新形成机制,对影响创新的各要素与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做了回归模型。回归结果发现(表3),在创新溢出效应影响下,企业R&D投入对湾区内地城市创新产出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将在创新集群中发挥主导性作用。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企业创新活力。根据中国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排名数据,广东省以33356家高新技术企业排名全国榜首,而在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排行榜中,深圳、广州、东莞、中山、佛山、珠海六座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挤进榜单前40强,与长三角众多城市分庭抗礼。目前,高新技术企业正积极寻求资本市场支持进一步增强企业研发动力,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将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为广大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融资渠道。粤港澳大湾区也将会进一步推动科技金融向纵深发展,完善金融市场平台与融资方式,为企业研发注入新活力。




表3:创新溢出效应下创新投入与产出关系




来源:各市统计数据,英飞咨询整理绘制



除了大湾区内地城市联系紧密外,粤港澳三地创新联结将会在大湾区经济一体化规划中进一步强化。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深圳-香港地区创新能力超越旧金山、巴黎、伦敦等国际创新中心跻身全球第二。香港作为国际重要的商贸平台及科技交易中心,将会为大湾区其他城市提供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平台与国际金融等服务。目前,香港正积极参与有关创新集群建设,包括近两年投入近780亿港元推行各项创新科研措施、推进“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发展等,香港目前筹建的两个世界级科技创新平台将主要专注于医疗科技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香港自身科技创新的发展也将会越来越依赖于内地市场与区域创新网络。


从我们对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网络体系的研究发现,湾区内部创新联结整体趋强,创新资源分布从“一极集中”向“多极多核”发展,创新溢出效应逐渐显现。多个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也日渐清晰。如广州作为科研创新中心具备源头创新优势,其对外联结程度逐步增强,历史数据对比也发现广州对外影响度上升幅度较大。佛山作为外围地区承接部分创新成果转化功能,其对内资源吸收程度明显提升,在区域创新网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深圳-香港创新集群能力已达到世界级水平并形成国际一流创新生态,未来将继续发挥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核心引领作用。除此以外,粤东地区创新网络联结更为紧密,这也为发展广深科技长廊规划奠定基础。但目前创新发展也存在失衡现象,未来应加强边缘城市与核心城市的创新联系,增强人才资金流动、知识转化与产业带动等推动创新溢出的举措,促进湾区创新协同发展。


QQ客服1 QQ客服2
客服